庞贝——罗马重生 凝固的音乐(21)

admin

公元79年8月24日,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的维苏威火山喷发,在18小时之内将方圆几十公里之内的城市和村庄埋没在几米乃至十几米深的火山灰之中,直到将近1700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而庞贝,是现今出土规模最大、建筑遗产最为丰富的一座城市,城内宏伟的竞技场和大剧院、带有精美壁画的贵族住宅、留有车辙印的城市道路,都因为火山灰的封存而逃过岁月的侵蚀,成为重现古罗马城市生活最为鲜活生动的露天博物馆。

庞贝大约建城于公元前6-7世纪,在先后经历了伊特鲁斯坎人、希腊人还有闪米特人的殖民之后,从公元前80年起并入罗马共和国的领土。由于靠近通往罗马的阿皮亚大道,庞贝成为海上物资运往罗马和意大利南部的重要关口,因此逐渐发展为一座繁荣的贸易性城市,在被火山灰吞没之前,其居民大约有11000人左右。

庞贝古城的挖掘虽已持续两百多年,但今天出土的部分依然只有古罗马时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1.8平方公里左右。遗址区位于今天庞贝市的西北角,从火车站大约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主要入口分别位于东南角和西南角,其中东南入口距离火车站较近,但从西南入口进入景点较为密集,更加符合参观的序列。

庞贝的城市规划采用典型的古罗马式方格网,街道宽度2-8米不等,路网十分密集,由青石铺筑的大小街巷有几十条,城市西南角的市政广场是唯一一个开阔的城市活动空间。四条井字形的大道组成了城市的骨架,分别是:靠西的市政大道(Via del Foro),从东侧穿过市政广场;靠东的维苏威大道(Via del Vesuvio),基本从中央将城市一分为二,最南端可到达热闹的大剧场;靠北的诺拉大道(Via di Nola),途经两个最大的浴场;而靠南的阿邦丹扎大道(Via dell’Abbondanza)则从西端的市政广场直达东端的角斗场。可以说,四条主干道将城市最为重要的公共设施都联系在一起,笔直宽敞,大大提升了城市生活的效率,是古罗马城市规划的一大智慧,影响至今。

从道路的设置上来看,古罗马的城市交通已然达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为了实现有效的人车分离,车行道比两侧的人行道要低10-20厘米,在车行道中间甚至有两条深深的车辙印,这样一来马车的行动路径就被严格控制。在十字路口以及其他需要横穿马路的地方还可看到一排石墩子,有人认为它是最早的“斑马线”,行人踩在上面通过马路,而马车在通过路口时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减速慢行。

是一座典型的豪华贵族宅邸,由在庭院中发现的一尊“跳舞的农牧神”青铜雕像而得名。该建筑占据了距离市政广场不远处的一整个街区,有将近3000平方米。南侧主入口狭窄(这是为了留下更多沿街商铺的空间);穿过门房就来到一个露天中庭(atrium),中庭由四根庄重的塔斯干柱式支撑,是住宅的核心空间,神圣的光线从屋顶的四方洞口洒入室内,下方正对着一个下沉天井,农牧神的雕像就放在天井中央,四周过道上设有疏导雨水的下水系统;中庭周围布置房间,东侧有一个私人浴场,客厅则位于轴线末端,客厅两侧是餐厅和其他起居室;从中庭往里还有两进私密的庭院,是幽深的居住和休闲空间,庭院由柱廊包围,中央种满植物,环境优雅宜人。农牧神之屋还因这里发现的壁画而闻名,最不可错过的是巨幅的亚历山大马赛克,描述亚历山大大帝击败波斯大流士三世的伊苏斯战役,真品藏于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潘萨住宅(Casa di Pansa)、提伯蒂诺住宅(Casadi Loreio Tiburtino)等等。大多数贵族住宅都保留着精美的壁画和清晰的铭文,例如提伯蒂诺住宅门口就镌刻着“请为提伯蒂诺投票”,显示了主人的政治家身份。

除了住宅之外,沿街遍布的都是大大小小的商店、酒馆、面包店。我们还可以看到最早的

(thermopolium),庞贝的平民大多喜欢在外面吃午饭,造就了这种产业的兴盛。快餐店在沿街部分开放,内置一张“L”形的大理石灶台,上面盛放着各种加热着的菜品,人们可以堂食也可以打包带走。

浴场是古罗马人日常生活中另一重要的社交空间。在市政广场附近就找到了三座大型浴场,分别是

、中央浴场(Terme Centrali)、斯塔比亚浴场(Terme Stabiane),其他小型和私人浴场更是不计其数。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广场浴场,是早期浴场建筑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它毗邻类似于体育馆的绕柱式庭院,说明古罗马人经常在运动之后进行沐浴。罗马人为浴场创造出一套复杂精密的供热系统:位于地下的热炉和地板之间布置了各式管道,热气通过它们来调节,送往对室温要求各异的房间——这与现代辐射式供暖方式已十分接近。室温最高的房间离热炉最近,相邻的则是温水间。浴场的布局让我们了解到古罗马人洗浴的程序:先进入更衣室;然后顺着走廊进入冷水浴池,这个浴池是一座穹顶式建筑,带有一个泳池并在四角有小浴池;也可以进入到温水间和热水间洗热水浴。广场浴场还有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有为男女分别设置的单独入口,其他很多浴场都只有一个入口,只在洗浴时间上将男女区分开来。

[1]。建于公元前80年的庞贝竞技场(Anfiteatro)拥有巨大的椭圆形平面,长约150米,宽约110米。结构形式较为原始,观众坐席的柱墩位于竞技场椭圆内场的周围,立于坚固的土基之上。土方的外表由混凝土墙围起,用环拱结构固定。观众席的通道在外,采用原始的双阶梯式,一直通往竞技场的顶端。今天这座竞技场只剩下了底层部分,看起来并不如罗马斗兽场那般宏伟,但站在场地中,不经意间瞥见四周的古松翻过座席背后的矮墙跃入眼帘,早已不见了血腥杀戮,留下的反倒是一丝清幽圣洁的气氛。庞贝竞技场位于古城东南角,在它的西侧有一片很大的庭院,周围环绕着一圈柱廊建筑,这是角斗士训练场(Palestra Grande)。古罗马很多年轻人视角斗士为荣耀,这里便是他们成长的学校,它是一座开放的体育场,可以练习摔角、搏击、剑术,场地中央有一个游泳池。露天大剧场(Teatro Grande)位于城市南部,是标准的半圆形剧场,可以容纳5000人。剧院紧邻着一座室内音乐厅(Odeion),用来演奏音乐和圣咏。

古罗马的市政广场从古希腊的市集(Agora)发展而来。不过不同的是,古希腊市集布置较为随意,他们认为神圣场所应与琐碎的日常生活分离;而古罗马人则将生活与崇拜、国家和神祗紧密相连。故古罗马的市政广场总是秩序井然,平面规划成长方形,四周由柱廊围绕,神庙居于统摄性的位置。柱廊后面可以布置各式各样的建筑,比如巴西利卡、元老院、菜市场、浴场、戏院等等,形成极为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可谓是雅俗共赏、君民同乐。

是最典型、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广场之一。广场为矩形平面,南北长142米,东西宽38米,由柱廊环绕。广场北侧是朱庇特神庙(Tempio di Giove),朱庇特即罗马神话的主神;在神庙背后是广场浴场;神庙东侧则是一个室内的大集市(Macellum),主要是销售食品。广场南侧是相当于市政厅的办公建筑;其西侧紧邻巴西利卡(Basilica)。广场西侧为阿波罗神庙(Tempio di Apollo),是庞贝最重要的宗教建筑。它对望着广场东侧的尤玛琪亚宫(Edificio di Eumachia),这是一座由富有的女祭祀尤玛琪亚捐建的建筑;往北则分别是韦斯巴芗神庙(Tempiodi Vespasiano)和亡灵祭坛(Sanctuario dei Lari Pubblici)。

广场上最为重要的市民空间是巴西利卡,很多重要活动都在巴西利卡中或者建筑前面的广场空地上举行。我们可以在其建筑残骸上看到“Basilica”的铭文,这是建筑史上巴西利卡最早的例证之一。巴西利卡是罗马人独创的建筑形式,原本泛指所有带屋顶的民用建筑,一般平面为长方形,有时有半圆后殿。它的功能有如希腊集市周围的拱廊,在市政广场等公共空间为市民遮风避雨,居民可以在这里举行集市、会见朋友,城镇的行政长官还会在巴西利卡末端的半圆后殿中设置自己的坐席,以公开受理诉讼。庞贝的巴西利卡建于公元前120年,约60米长,24米宽,内部由宏伟的柯林斯柱式划分,形成一个狭长的中厅和环绕的侧厅。外墙的内侧立面分为两层,下层使用爱奥尼柱式,上层则通过半柱式形成采光窗。

除了庞贝之外,已出土的被那次喷发所埋没的城市主要还有赫库兰尼姆(Ercolano)、奥普兰蒂斯(Oplontis,今属Torre Annunziata)、斯塔比亚(Stabia)、博斯科雷亚莱(Boscoreale),尤其是前两者,考古遗迹十分完整,与庞贝一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保护。这些古城中挖掘出的考古文物的真品现今大多藏在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例如来自斯塔比奥的那幅谜一般的壁画《春》(Primavera)。

[1][美]马文·特拉亨伯格, 伊莎贝尔·海曼. 西方建筑史: 从远古到后现代.

“凝固的音乐”,由一群清华大学建筑学人带领,以专业而轻松的视角,行走全球经典城市和建筑。每周一次的虚拟旅途,将遵循城市和风格、亦可谓空间和时间的两条线索——一条横观伟大或有趣的城市和小镇,另一条纵览代表性的风格和建筑师。精彩丰富的图文,打破专业壁垒与建筑谜团,展开一段美轮美奂的世界建筑知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